17
2025-09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出现打着“债务重组”“债务优化”旗号的不法贷款中介信息,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者申请高息过桥垫资。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近日发布风险提示称,所谓的“重组”和“优化”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而且可能被诱骗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而触犯法律。金融监管总局提醒广大群众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债务重组”的本质及其背后隐藏的风险,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17
2025-09
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不实承诺、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使消费者陷入法律纠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以下“套路”:一是混淆概念误导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
17
2025-09
常见涉汇非法金融活动主要类型包括地下钱庄、网络炒汇、跨境赌博等,非法金融活动形式多变、场景多变,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我们一起擦亮慧眼,保持警惕,有效识别并防范潜在的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共同筑牢财产安全防线。一、涉汇非法金融活动主要类型(一)地下钱庄地下钱庄是指一种特殊的非法金融组织,它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未经国家批准而经营资金汇兑、借贷和支付结算等金融业务,为贪腐、赌博、走私
16
2025-09
近年来,公安部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全面加强“四专两合力”建设,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深入推进打防管控各项工作,有效遏制了案件快速上升势头,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的三分之一左
16
2025-09
“股市黑嘴”“非法荐股”“场外配资”等违法活动是资本市场的“毒瘤”,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对此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坚决持续予以打击。近期,上述违法活动依托“黑群”“黑APP”展业,手段不断翻新,形式更加隐蔽,投资者容易上当受骗,需要加倍警惕。“股市黑嘴”是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影响股票价格,甚至操纵市场等牟取非法利益的机构和个人。其行为模式主要包括编造传播
15
2025-09
案例一:非法代理退保案例谨防非法代理退保避免保险权益丧失【案例简介】2023年,谢女士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30万保额的重疾保险。2024年5月,其“朋友”称谢女士患重疾概率低,支付部分手续费就能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全额退保。谢女士自觉年轻健康,便同意由其“朋友”进行“技术维权”,多次投诉保险公司要求退保。保险公司向谢女士讲解保险保障权益以及退保损失,但多次沟通无果,最终按退保政策扣除相应费用后为谢女
15
2025-09
近期,一些不法网贷平台以门槛低、办理快、额度高、利率低为噱头,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盲目借贷,使学生陷入债务困境、面临高利贷风险,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遭受非法催收,极易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种种隐蔽形式的非法“校园贷”,严重损害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12
2025-09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日益增多,涉案人员多、被骗资金高、社会危害大,社会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呼声较大,同时相关案件也暴露出电信网络诈骗治罪与治理的诸多问题。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和趋势目前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7大种类60余种方式,包括仿冒身份类欺诈、购物类欺诈、利诱类欺诈、虚构险情类欺诈、日常生活消费类欺诈、木马病毒类欺诈、其他新型违法欺诈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一般是通过暗网等方式获取公民个
12
2025-09
近日,有机构谎称为经证监会许可的合法机构,非法兜售或推荐金融产品。期间,不法机构向投资者展示证监会官网公示的某“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批复截屏,假称为该境外机构员工,名义上开展销售金融产品、代理证券买卖、推荐股票基金期货产品、举办炒股大赛等业务活动,并宣称可获得高额回报,实为博取投资者信任实施不法行为。
09
2025-09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试行)》的通知国市监反执二规〔202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试行)》已经2025年1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第1次局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宣传和实施。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2月19日(此件公开发布)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