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报道,2018年5月,XX市警方通报了一起以发行虚拟货币为名、行诈骗之实的集资诈骗案。涉案虚拟货币为“普银币”,由XX公司通过其官网和收购的网站发行。警方通报,目前“普银币”受害者超3000人,涉案金额约3.07亿元,最高单个损失约300万元。
在该公司官网上,自定义为是一家区块链公司,自称是国内首批集合理论、技术、市场开拓三位一体的区块链产业推广机构。其核心业务产品为普银——以商品组合的本位制数字货币形态推向市场。
简单来说,“普银”并不是纯虚拟的数字货币,而是具有资产绑定的数字货币,1枚“普银”对应价值1元人民币的普洱茶。该公司发售的普银数量相对应会有对等普洱茶作为商品,随时等待消费者提取。
警方介绍,该公司在未取得国家行政部门颁发的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微信等媒体对外宣传其拥有一大批普洱茶。同时,还聘请了一家无鉴定资质的公司对该批茶的一小部分样品茶进行了“参考评估”,对外称该批普洱茶价值10亿元。通过资产数字化,创立了“普洱币”(后更名为“普银”)。
诈骗团伙是这样吸引投资人的:
先将普银币的价格从0.5元拉升至10元,同时在发布会上承诺将投资人持有的该币通过两次拆分(一拆十),使投资人持有的普银币扩大100倍。
等大量投资人经不住利益的诱惑纷纷进场时,该公司通过恶意操纵普银币价格走势,不断套现,导致投资人手中普银币毫无价值,最后共损失约3.07亿元人民币。
在非法集资监测和排查过程中,福建省各级处非办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类非法金融平台,打着“一带一路”“支持三农”“金融创新”“区块链”等旗号,通过编造“高收益、低风险”项目,发行“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
据了解,这些金融平台公司不是真正的金融服务公司,而是通过假借国家政策,混淆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概念,虚构投资项目进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