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命题,明确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八个明确”,其中重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九大报告的相关内容,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识和行动。
       二是重申全面依法治国是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
       三是明确和重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四是强调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并提出维护宪法权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五是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五年来,我国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
       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实施职责,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
       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负有严格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的重要职责,要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并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强化金融监管
       在金融工作方面,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监管的大网正越织越密。近期,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紧急通知,叫停网络小贷公司批设。此前不久,央行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拟对资管行业实施统一监管;银监会也组织起草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要规范商业银行股东行为,强化股东资格管理。这些金融监管组合拳,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竞争秩序,防范金融风险,让市场更有效率。
       强化金融监管是金融市场发挥功能的自身需求。众所周知,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居核心地位,其经营活动具有作用力大、影响面广、风险性高等特点。由于存在垄断、价格黏性、市场信息不对称、外部负效应等情况,自由竞争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在现实中并不总能得到满足,从而导致经常性的市场失灵。这种现象在其他行业主要表现为周期性的产能不足或过剩问题,在金融行业会导致严重的信用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殷鉴不远。为了弥补缺陷,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必须要强化金融监管。
       当前各项金融监管措施的出台,并不是要管死金融业务主体,阻碍金融创新,而是要出牌有规则、经营有章法、竞争有秩序,剑指的是一些金融乱象。比如,有的金融机构利用资金、渠道优势,在不同市场和行业辗转腾挪,不顾风险加杠杆,大搞监管套利;有的金融大鳄在股市里买、买、买,搞高杠杆收购搅得市场不得安宁;有的金融业务主体不顾信用,盲目扩张,乱放高利贷,自身赚了大钱却把麻烦问题推向了社会。他们借着市场化和金融创新的名头,干的却是只顾自身渔利的买卖,这些行为搞乱了市场秩序,让真正守法合规的金融机构难以在竞争中胜出,产生的是“劣者胜、优者汰”的效果。对此要旗帜鲜明地严加监管,以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前金融领域各项新的金融监管举措正是对十九大精神的进一步落实。随着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成立,更多金融监管规定还将陆续出台,市场对此应有充分预期。
       基于对十九大金融政策的理解招金期货认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挥期货市场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期货行业还需要在创新品种、完善制度、丰富服务模式等方面持续改进。
       主要是丰富服务实体经济手段,提供综合性风险管理服务。近年来,在场外期权、基差交易等产业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模式,不断丰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容和方式。同时,通过打造产业大会等高端市场活动品牌、建立产业培育基地、开展高校期货人才培育工程等,全面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我国作为国际经济贸易大国,必定要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作为全球商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全球市场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并以此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立国际贸易新秩序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