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个人金融信息?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二、个人金融信息风险防范要点:
1、缺勿把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金融账户等转借他人使用。
2、不要因为赠送礼品就注册账户提供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账户信息。
3、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也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
4、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被盗。
5、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和期限,例如:“仅提供XX年XX月办理XX业务使用”,以防身份证复印件被移作他用。
6、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撕碎或用碎纸机及时销毁。
7、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和邮件。对方身份未核实前,切勿透露本人银行账号、密码或进行转账操作。
8、在电脑和手机上,不要随意点击他人发来的不明链接或网上搜索到的非正规网站链接。
9、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
10、在使用二维码支付时,不要提前展示二维码,以免被他人扫描扣款。
三、《网络安全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